《药剂学》48讲-中国医科大学孟胜男教授
孟胜男 ,药剂学教研室教授/博士生导师
辽宁省特聘教授,沈阳市领军人才,中国医科大学模范教师 、教学名师 ,现任中国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物制剂专业负责人、药剂学教研室主任 。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制剂专业,为沈阳药科大学博士后,曾在日本东京大学、美国休士顿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。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基金课题9项 ,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,荣获辽宁省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。指导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 、省级优秀硕士毕业生、省级、校级优秀博士与硕士优秀毕业论文共9人次 。为辽宁省《药剂学》 、《生物药剂学》一流课程负责人,主持省级、校级教育研究课题5项 ,发表教育研究论文6篇,主编国家级教材3部、主编国家级实验教材1部,参编教材8部 、自编教材2部,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/继续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。
中国医科大学孟胜男教授主讲的《药剂学》是一门综合技术科学 ,主要对药物制剂剂型的处方设计、生产工艺、合理应用以及药物制剂剂型和药物的吸收、分布 、代谢及排泄关系等内容进行研究。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药剂学的起源和发展 。
《药剂学》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学科,中国很早以前对药品就有“丸散膏丹,神仙难辨 ”的谚语 ,其中的“丸散膏丹”指的就是不同的药物制剂剂型。在中国早期的医学和药学著作如《针灸甲乙经》、《黄帝内经》、《金匮要略》等中都有关于药物剂型和疗效关系的记载。中国早期药物的主要剂型有:汤剂 、酒剂、饼剂、曲剂 、洗浴剂、丸剂、膏剂等不同类型 。
古代近东地区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伦遗留下来的,著录于公元前十六世纪的《伊伯氏纸草本》是古代近东地区药剂学的重要著作,收录有散剂 、膏剂、硬膏剂、丸剂 、印模片剂、软膏剂等多种剂型 ,此外还收录了制剂处方,生产工艺和用途等重要信息。
欧洲药剂学起始于公元一世纪前后,罗马籍希腊人 ,被欧洲各国誉为药剂学鼻祖的格林在他的专著中著录了散剂、丸剂、浸膏剂 、溶液剂、酊剂、酒剂,人们称之为格林制剂,其中很多剂型至今仍在一些国家应用。
随着十九世纪以来西方机械文明的发展 ,大量制药机械产生,药物制剂的生产工艺发生巨大的变化,药剂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从原来的药物学中独立出来,同时药剂学的研究范围也突破了格林制剂的范围 ,不断地扩展。
进入二十世纪医学 、生命科学和其他相关基础科学的飞速发展,药剂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:在基础理论方面,20世纪50年代 ,物理化学尤其是非平衡态物理化学的一些理论被应用在药剂学领域,产生了一些药剂学基本理论如药物稳定性理论、溶解理论、流变学 、粉体学等,在药物新剂型方面 ,产生了缓控释制剂、被动靶向制剂、主动靶向制剂等新剂型,给药途径也由原来单一的口服给药和注射给药,扩展到了粘膜给药 、透皮吸收给药等多种途径;在药物应用方面 ,产生了一个全新的分支学科:临床药学,将原来简单的“医护”概念扩展为配合全程药学监护的“医药护 ”概念 。